欢迎访问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Tel: 0791-87302688 

当前位置: 学校首页 > 江服新闻 > 学校要闻 > 正文

《中国民族报》刊发我校理论文章: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编辑:万强 发布日期:2024-02-27 浏览次数:

新闻中心讯2月27日,《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刊发了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党委书记陈付龙、党委宣传部部长沈新建理论文章《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文章指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文章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对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释,并从开设课程、开展活动、营造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路径。我校2023年获批立项的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改革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3KS06)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全文转载分享。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

作者:沈新建 陈付龙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引导青年学生传承中华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基本内容

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民族情感以及对于未来的希望与期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积累和历史传承的结晶,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内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始终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不仅关乎历史与传统,还与现实和未来紧密相连。要引导青年学生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我们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底气。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深刻认识到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这是基于中国历史事实和发展逻辑得出的重要结论。

加强革命文化教育。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顽强奋斗的精神印记,在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追求正义、坚守信仰的优秀品质,其英雄事迹、感人故事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强调的集体主义、牺牲奉献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等理念高度契合,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提供了鲜明的价值取向、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力的实践指导。要组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红色文化研学等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之中,引导青年学生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根本所在。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稳定的文化基因。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五史”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贡献力量。

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的路径

开设课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开设中华文化相关课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包括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精神、核心价值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浸润作用,通过学科间资源共享、协同共建、分类分层等举措,挖掘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文化资源、思政元素,把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各环节,提升教育成效。充分发挥“大思政”作为关键课程的作用,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古至今,从文学到哲学,从艺术到科技,设置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相关的课程内容,通过整合大资源、汇聚大合力,形成覆盖课堂、校园、社会的立体式思政大课堂。

开展活动。要通过更加立体、多样的活动形式,提高教育质量。可组织“文化之旅”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感受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如,走进山东曲阜“三孔”景区,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千年儒风;探访瓷都景德镇,领略陶瓷文化的瑰丽和精湛;畅游乌镇,体验水乡韵味。组织书法、国画、茶艺、戏曲、民乐、服饰等工作坊,开展文化表演等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实践,感受中华文化蕴含的美学观念、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举办研讨会、论坛、讲座等,邀请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到校授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营造环境。增设与中华文化主题相关的社团组织和场所,比如成 立中华文化研究社、礼仪协会、艺术团等社团组织,建设国学馆、非遗馆、茶艺室等活动场所,在图书馆增加中华文化藏书,在学校食堂推出中华传统美食。注重校园文化艺术装饰,把墙面、走廊、公共休息区等建设成展示中华文化的空间,比如悬挂传统书画,布置园林小景等。加强与社区、企业、文化机构等单位的交流合作,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庆、民间艺术表演等文化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文化考察,让学生走出校门,在实践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原文刊发链接:

/index.html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向塘经济开发区丽湖中大道   邮编:330201  站长统计  

 国标代码: 13418 © Copyright 2014-2016.Powered by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赣ICP备15004462号-1   246天天有好彩资料大全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80号